
8月22日至24日,2025年“村BA”球王争霸赛辽宁省丹东市分站赛(沙里寨镇)暨第七届“中港杯”全省篮球争霸赛在凤城市沙里寨镇火热开赛。这座生态小镇,篮球场边围满了村民和球迷,球场外的烧烤摊飘着焦香,连大洋河的风里都裹着热闹——一场“体育搭台、经济唱戏、文化赋能”的乡村振兴实践,正在这里生动演绎。
草根竞技:全民参与的“熟人赛场”
哨声响起,沙里寨体育文化广场被热血与欢呼包裹。球员默契传球、俯身抢断、跃起投篮,每次精彩的三分,都会有人忍不住起身鼓掌,有人拍着大腿喊“好球”。没抢到前排位置的村民搬来木凳踮脚张望,家长们把孩子架在肩头“抢占最佳视野”,还有外地网红主播举着手机全程直播,与直播间粉丝进行火热互动……沙里寨“村BA”刚开赛,就满溢着浓浓的竞技活力。
与全国各地的“村BA”一脉相承,沙里寨“村BA”的草根底色,藏在每个球员的故事里。本届赛事球员涵盖农民、工人、教师、大学生等不同群体,甚至有刚从辽宁省城市联赛归来的业余高手。
33岁的孙永燕是大连某学校体育教师,连续七届参赛,见证赛事从起步到壮大的全过程,“以前我们都是应邀而来,现在我们是硬要来!沙里寨‘村BA’已经成为我们每年的规定动作。这次特别想赢得黑猪奖品,给家人尝尝鲜!”
赛场下的互动更显温情。亮子河村二组村民张书魁坐在第一排,手里举着“张浩田进球!加油!”应援牌——沙里寨队球员张浩田是他的侄子,每当张浩田持球进攻时,他的呐喊声便格外响亮。裁判顾继涛在吹罚间隙与他打趣“再喊就吹‘干扰比赛’”,这种“抬头见邻里、转身遇熟人”的氛围,让赛事充满暖意。
赛事赋能:山水间的“生态密码”
沙里寨的火爆,不是凭空冒出来的——这里的每一口空气、每一条河,都藏着“火”的能量。作为“长寿之乡”,全镇总人口13,086人,90岁以上老人有70人,洋河村五组村民刘凤坤更是已103岁高龄。沙里寨镇四周环山,大洋河穿镇而过,良好的生态环境为村民生活带来福祉。每年球赛期间,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在观看精彩篮球赛事之余,更亲身体验到了这里的秀美风光。
李家村四组的赵大娘骑着三轮摩托,早早地守候在球场入口,开始售卖自家种植的花生和野生榛子。许多外地观众和球员从未品尝过如此地道的新鲜美味,纷纷争相购买。赛事早就把这份“生态味”揉进了细节里。观众观赛后去金沙湾景区游玩,孩子们在岸边追浪嬉戏,露营地已搭建起十余顶帐篷。来自鞍山的游客李女士表示,看完决赛后赶往大梨树,次日计划游览凤凰山,“这趟行程既充实又值得”。“赛事+旅游+农产品”的模式,不仅丰富了赛事的内涵,也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。
文化出圈:民间大鼓与乡土的“双重变奏”
开幕式上,更是吸引了来自兄弟乡镇——红旗镇团结村的大鼓队,30余名鼓手身着红衣登场,鼓槌翻飞间动作整齐划一,铿锵鼓声震撼全场,为“村 BA”注入醇厚乡土文化气息。亮子河村村民李大爷感慨:“以前只有逢年过节才能看到大鼓表演,如今借着球赛过了把瘾。”
颁奖环节的“乡土奖品”更成亮点。冠军大连中源牧业队获赠一头本地黑猪,队员们围着黑猪合影,约定“回去分肉共享”。亚军凤城领航者队手持沙里寨河蟹礼盒,笑称“今晚就能享受河蟹大餐”。季军队伍大连禧宴队则获赠洋河鸭蛋,队员直言“鸭蛋油足味香,比城里买的强十倍”。
另有凤凰山、大梨树、东汤温泉、蒲石河、天锅古洞、叆河等景区门票一同登上领奖台,让胜利的喜悦里满是凤城的烟火气与山水情。沙里寨镇镇长姜道龙表示,“明年计划加入更多农特产品作为奖品,让更多人记住沙里寨、记住凤城”。
这些年,靠着赛事带动,“沙里寨黑猪”“沙里寨河蟹”“洋河鸭蛋”的名气越来越大,蓝莓、草莓等小浆果销售额同比涨了30%,不少村民的腰包都跟着鼓起来。
政府搭台:从“赛事热”到“产业兴”
赛事的火爆直接带动当地消费升级。距离球场5分钟路程的陶然酒家,老板天天从早忙到晚。菜单上“炒笨鸡”“炖河鱼”“清蒸河蟹”等乡土菜品供不应求,“沈阳来的球迷住在周边民宿,看完球就来续桌,都说菜好吃又实惠”,他脸上的汗顺着鬓角流到脖子也顾不上擦。“我打算再雇个人,明年球赛时把菜单再丰富丰富。”
韵达快递沙里寨镇网点老板娘那春娇,联合好姐妹支起大锅灶,扎上了围裙,卖起了菜饺子,“我们的菜饺子有酸菜馅、萝卜馅、山菜馅等,每天都能卖600多个,老受欢迎啦!”
沙里寨镇党委、政府早就把“球赛”当成了发展的“金钥匙”,已成功举办七届“村BA”和沙滩足球赛。自2016 年首届“中港杯”篮球赛起,累计投资近百万元,将土球场升级为带钢架遮阳棚的标准场地。如今,无论是篮球场地的承载能力还是住宿餐饮的接待能力,均实现了大幅提升,从而直接促进了服务业收入的增长。三天赛事现场观赛近万人次、线上观赛超5万人次,小镇的知名度不断提高。近年来,镇里的产业项目也逐年增多。就在今年,总投资1.1亿元的丹东莓美滋小浆果生产加工冷链销售一体化项目已落地投产,有效延伸产业链条,助力农民增收。
未来图景:从“一时火”到“长久红”
赛事期间,38岁的李家村五组党员王开宏主动担任志愿者,参与会场布置、条幅悬挂、卫生清扫等工作,他看着赛场感慨:“以前镇上冷清,年轻人多外出务工;现在有了球赛,镇上热闹了,陆续有人回乡创业。”像他这样的志愿者还有很多:退休教师协助维持秩序,水果摊主为球员送水,小学生帮忙捡拾垃圾,大家都将赛事视作“自己家的事”。
沙里寨的目标远不止于此。未来,沙里寨镇计划举办匹克球大赛和山地自行车赛,并将“村BA”及沙滩足球赛塑造为独具特色的品牌赛事。同时,加大对本地文化资源的挖掘和保护力度,打造具有独特魅力的文旅产品。镇党委书记董晓超动情地说:“我们要让沙里寨不只是‘一时火’,而是‘长久红’。下一步,我们要继续抓牢‘文体旅+农业’融合发展这条主线,狠抓项目做强产业,推进文体旅农深度融合,吸引更多的人来到小镇,努力让流量变增量,让更多人来这儿看球、休闲、创业,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。”
暮色中,沙里寨体育文化广场的灯光依旧明亮,孩子们抱着篮球模仿球员动作,偶尔跌倒便起身继续欢笑;一旁的烧烤摊仍在营业,滋滋的烤肉声中夹杂着客人热议赛事的欢声笑语。大洋河静静流淌,远山与近灯交织出温暖画面——沙里寨的夜,因球场而更亮,这份光亮,不仅来自灯光,更源于群众的精气神与乡村振兴的新希望。